非拔牙不可的4種情況-轉載自自然生活網 (http://www.i-nature.com.tw)
圖文整理/i-Nature編輯部
1)蛀牙太嚴重。
如果患者的蛀牙太嚴重,嚴重到必須決定需不需要拔牙時,我的判斷基準是,如果不拔牙的話有沒有其他的方法可以恢復他的咬合功能將機能恢復。只要有任何的可能,就會想辦法把牙齒保存下來。治療嚴重蛀牙的方法不是只有抽神經,還有很多特殊的方法。譬如說用小手術把根尖的發炎部份切掉的「根尖切除術」、把牙齒切成兩半,只拔掉一半的「牙齒切半術」、甚至將牙齒拔下來,治療後再重新置回牙齒原處的「牙齒再植術」等方法,雖然難度比較高,有時候也有嘗試的必要。
2)牙周病太嚴重。
超過30歲以後的拔牙原因,有70%以上是牙周病。牙醫師在決定需不需要拔牙時,除了觀察X光照片以外,還有幾個簡單的方法。比較專門的診斷方法我們暫且不去提它,最容易讓患者理解的方法是請患者嘗試用自己的手指將那一顆有牙周病的牙齒往下壓壓看,如果上下不會移動那麼就還有治療的可能。如果牙齒往下沈再浮上來,而且不是在急性發炎的情況下,那麼那顆牙齒能夠繼續使用的可能性就不大。
3)製造牙齒矯正治療時必要的空間。
牙齒為什麼要矯正,大多數的案例都是因為顎骨太小,不夠讓所有的牙齒都排進去。就像搶椅子遊戲一樣,先長出來的牙齒佔到位子,萌牙順序排最後的牙齒就只好靠邊站。最後萌出來的的牙齒往往是犬齒或智齒,這就是犬齒會暴牙以及智齒會歪一邊長不出來的原因。最近這幾年治療青少年的時候,我可以明確的感覺到現在的青少年和十年前相比,顎骨已經縮小了不少。現代人的食物偏向於越來越軟,使得咀嚼能力不斷的下降。咀嚼時傳達給顎骨的咬合力降低的結果,便會導致顎骨越來越小。為了要讓牙齒有足夠的排列空間,做矯正治療時牙齒往往就會考量到拔牙的可能性。
4)剩下的牙齒又少又不在正常位置,足以影響到咬合的重建。
治療牙齒的最終目的是要讓患者能夠快快樂樂的吃東西。這就牽涉到兩個重要的因素,一個是要咬得很舒服,一個是要看起來美觀。為了達成這兩個目的,有時候也會迫不得已必須放寬拔牙的標準。譬如說只剩下零零落落的兩三顆牙,牙齒的情況又不是很健全,又譬如說由於牙周病或者其他因素使得牙齒東倒西歪或者根本移轉到別的位置上面去了,這時候為了重建完整的咬合架構,也有必須拔牙的可能性。
「最小侵入性治療」的牙科理念並不是只有和拔牙有關,所有的牙科治療都應該謹守這個原則,各種治療當中,只要心存「最小侵入性治療」,大概都可以獲得不錯的結果。但是要特別警覺的是拔牙的後遺症實在太大,所以做為一個牙醫師也必須時時提醒自己不可輕易拔牙。在拔牙之前,我一定會向患者說明拔牙之後會隨之而來的許多難以選擇的代價,只有在獲得患者的同意之後,才會作最後的決定。
(本文作者/陳維斌)
(摘自/零下一歲開始刷牙: 0~99歲的牙齒保健須知/允晨文化出版)
http://i-nature.uho.com.tw/articles6/3/1089.html#.URugF5PVUxE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