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要能早期發現,必須靠定期檢查才行,不過因為價格考量等經濟因素,不少人自費健檢時只選乙狀結腸鏡,而不做全大腸鏡,北醫附醫一般外科主任魏柏立表示,雖然有2/3的大腸癌發生位置在乙狀結腸附近,但大腸其他部分仍有機會癌變,所以做身體檢查時,至少在50歲時要做一次全大腸鏡檢查。
價格考量是主因
大腸可概分成3個區域,分別是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而經常癌變的位置就在降結腸中靠近直腸的乙狀結腸,若體檢時只做乙狀結腸鏡,將僅能看到從肛門口進入約40公分處。北醫附醫健康管理中心主任王森德說,升結腸發生癌變的機率也有30%;橫結腸也有10%,而全大腸鏡則可看到完整的部位。但因為自費健檢中,乙狀結腸鏡僅1000多元、全大腸鏡要4000多元,往往在價格考量以及做乙狀結腸鏡較不會那麼不舒服的情況下,多數人會選做乙狀結腸鏡,可能因此錯失及早篩檢出大腸癌的機會。
每年驗糞便及做乙鏡
如果真的排斥做全大腸鏡檢查的人,王森德醫師建議可每年做一次糞便潛血反應檢查,以及乙狀結腸鏡,只要其中一個呈現陽性反應或有發現息肉等,就可健保給付做全大腸鏡,這也是一種省錢又能提高及早發現腸癌機率的方法。
2009年04月07日蘋果日報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