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才從東華大學民族語言與傳播學系畢業的陳海琳,上月參加今年第8屆台灣小姐選拔,從60多名佳麗中脫穎而出封后,成為首位具有原住民身分的台灣小姐,10月將代表台灣前往加拿大參加全球小姐選拔。昨天陳海琳昨天戴著后冠重返母校,感謝一路支持她的師長們,同時分享成為台灣小姐第一名的心路歷程。
陳海琳在大學一年級時,曾經參加原住民甜心選拔,拿下冠軍,大四時聽到台灣小姐選拔的消息,就立即報名參加。她說,當成給自己一個畢業前的挑戰,沒有想到一路晉級到決賽,歷經5個月賽程,最後摘下冠軍,覺得很幸運。
陳海琳高中讀的是表演藝術科,唱歌、舞蹈、歌仔戲樣樣都拿手,也因為從小學習才藝,經常登台表演,豐富了她面對鏡頭的經驗。她現場即興演出原住民歌曲、流行歌曲以及原住民舞蹈,博得滿堂彩。
「決賽時壓力很大,崩潰好幾次!」談到當時的心情及壓力,陳海琳很激動,忍不住紅了眼眶,好在有一直陪伴她身邊的師長、朋友,給了她很大的勇氣。
得知她獲得后冠的父親更是開心不已,準備要在父親節當天,在她出生的台東都歷部落,殺豬慶祝。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阿美族人有心事,放風箏跟祖靈說!花蓮縣光復鄉太巴塱部落昨天有民眾在田間放風箏,特殊設計的風箏在天空發出聲響,族人希望風箏能把願望傳達給祖靈,祈求下雨解旱,照顧族人。
好幾隻八角星型風箏在天空飛得遠遠,強風一吹,還發出「哇哇哇」的聲音。部落族人昨天趁著天氣好、有風吹拂,大家帶了風箏一起放,祈求能夠下雨紓解旱象。
部落族人楊德成說,阿美族人的風箏都是自己做的,呈現八角星形,起源自祖先過世的時候,交代遺言說天上最亮的星就是他,於是族人將與祖靈溝通的風箏製作成八角星形。
至於風箏會發出聲音,則是靠一條尼龍繩片經風吹震動,所發出的聲響,透過聲音傳達心願,也象徵祖靈的回應。
「這聲音很舒服呀!」族人孫吉松說,坐在田地吹風、聽風箏的聲音,那個聲音從小聽到大,有時睡前也耳邊也會響起這聲音,覺得很舒服很習慣,因為這代表著祖靈的聲音。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早期阿美族傳統服飾主色是黑色,但後來隨著觀光歌舞、商演需求,為求喜慶、熱鬧,配合外在環境而改成紅色,花蓮市公所開辦阿美傳統服飾、帽飾研習,從歷史資料、耆老訪談中逐步還原早期阿美族傳統服飾原來樣貌,昨舉行成果分享會,黑色服飾、鮮花帽飾顛覆大眾對阿美族服飾色系的認知。
三個部落共四十名婦女參加研習班,親手製作流傳百年的傳統花帽,結訓儀式上,部落婦女穿著黑色傳統服、頭戴花帽,以歌舞方式歡慶結訓,市長田智宣的夫人張美慧也換上傳統阿美族服,勉勵學員繼續找回傳統文化精髓、了解自己的根。她說,公所積極協助原住民族傳統文化扎根,透過研習協助部落恢復各項傳統祭儀細節與步驟。
市公所原行課長張金蓮說,阿美帽飾上的繽紛花朵,早期是利用鮮花妝點,現在則以串珠、亮片來呈現,至於項鍊顏色,則用以區隔不同部落別,目前花蓮市各部落豐年祭陸續登場,部落婦女已在活動中,穿戴這套傳統黑色服飾、帽飾。希望透過首批的四十名種子教師,在不久的將來,花蓮市十二個部落豐年祭,都會以這套遵循傳統文化根源的服飾為主軸,代代傳遞下去。
公所指出,連續兩年以傳統服飾出發,讓更多族人了解百年前原住民族服飾樣貌,也透過服裝變遷,認識文化演變,希望透過此類文化振復研習,讓原住民族人更了解自己的根,進而提升族群自我認同。
五十歲的學員說:「這是有生以來第一次擁有屬於自己的族服,這裡面的一針一線都是親手縫製」,黑色的族服象徵找回傳統文化精髓。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身兼紐西蘭國會議員、紐西蘭毛利黨共同黨魁的馬拉瑪.福克斯女士,受台灣外交部邀請,八月一日「世界原住民日」當天抵台灣訪問,昨到最後一站花蓮,前往馬太鞍、太巴塱兩大阿美族部落參訪,還穿戴阿美族帽、情人袋和族人共舞。
花蓮太巴塱、馬太鞍部落是阿美族最大的部落,歷年來已有紐西蘭、澳洲等毛利人三次來訪「尋親」,這次到部落的紐西蘭毛利黨共同黨魁兼國會議員馬拉瑪.福克斯女士,則是首次有毛利族政要來訪,除參訪屏東縣大武的吾拉魯滋部落、國立台東史前文化博物館、台東都蘭部落、花蓮玉里鎮春日部落,昨到光復鄉太巴塱、馬太鞍部落。
馬拉瑪說,這趟來台灣「希望找尋毛利人與台灣原住民的共同連結」,看到馬太鞍部落的耆老,傳承文化、語言給青少年很感動,而她對台灣原住民不管是房屋結構、傳統文化、語言,都與毛利人有許多相似之處,感到特別驚喜!
在太巴塱部落,頭目王成發把阿美語數字「一到十」逐一念給她聽,發現「只有一、十發音略有不同」,其餘發音都很接近。
她還特別鼓勵太巴塱部落學校的孩子「努力學族語」。她說,她母親的年代也曾禁止毛利人說母語,「講毛利語會被學校處罰!」直到三十年前,毛利人振作起來,建立從幼兒園到大學的完整全毛利語教育體系,而且這套體系也開放給「非毛利人、一般白人」就讀,促進整個紐西蘭社會對毛利人的了解。她很驕傲地說,自己的九個孩子都能說流利族語,溝通無礙。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應外交部邀請,紐西蘭毛利黨共同黨魁Marama Fox與黨魁資深政治顧問Ivy Harper來台參訪,昨天來到花蓮縣光復鄉部落,與部落族人跳舞同樂,還特地和部落青少年進行談話,談毛利人的語言教育。
Marama Fox與Ivy Harper昨天先抵達光復鄉公所,由鄉長謝忠淵替兩位遠道而來的貴客掛上阿美族的情人袋,隨即展開部落參訪之旅。首站到馬太鞍部落,部落族人手拉著手唱起古調歡迎,Marama Fox與Ivy Harper也熱情融入,一起跳舞。
Marama Fox表示,這趟參訪是在8月1日原住民日抵台,讓她感覺意義非凡,來到部落看到耆老們帶著青少年一起歌舞,讓她也想起紐西蘭,毛利語言的振興就是靠老一輩對孫輩說話,長輩的智慧得以傳承,營造出全族語的環境。
「阿美族和我們非常像!」Marama Fox說,阿美族部落的語言文化、傳統歡迎儀式,甚至房子造型都很相似,最重要是他感受到阿美族人的真誠與好客的心。
離開馬太鞍部落前,Marama Fox還特別坐下來與青少年對話,她提到,透過族人的努力,現在已經有從幼稚園到大學的毛利語學校,非毛利族人也可以來學習,她的孩子們也喜歡說毛利語,在家中都是全族語溝通。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泰源部落返鄉青年簡志龍(瓦贛)身兼健康活力站社工暨農場負責人,現年29歲、身高190公分,心思細膩,不僅是部落老人家們的依賴,更是對外溝通最稱職的翻譯官。
瓦贛從花蓮東華大學畢業後,曾在泰源國中教了兩年書,在母親影響下加入聖母醫院居服員行列,進而發現自己興趣在社會福利工作,因而辭去教職,返回部落擔任志工,「偏鄉的孩子已經有學校幫忙照顧,但是最需要照顧的老人,他們又沒有學校,所以應該要由部落來照顧。」
過去照護老人家的模式,多半由年輕照護員以健康操、畫畫來引導長者,長輩多半意興闌珊。然而,健康活力站推動的照護模式,則讓老人帶領老人,自己設立班級、自己選出班長,一起進行舞蹈、編織、歌唱等相關活動,也間接地保留部落傳統文化,年輕人則扮演服務他們的角色。
與瓦贛有相同想法、一同返鄉服務的泰源部落青年,目前僅有11位。這11位青年中,有人必須來回往返北部工廠、泰源部落,才能兼顧賺錢養家活口及照顧家中疾病的長輩,「要能返鄉,還是要能夠先有飯吃。」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