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最耗電的兩個主因是:螢幕、網路連線。而現在消費市場上的手機螢幕越做越大,和太多實用又有趣的APP需要連上網路,讓使用者出門時往往需要多準備一個智慧型手機專屬,俗稱「尿袋」的行動電源。但行動電源體積不小、重量不輕,回到家時更是和手機搶充電線跟插座,這樣的問題讓我們對Google glass或其他智慧型眼鏡的未來感到憂心忡忡,當智慧型眼鏡沒電時,難道也要把眼鏡摘下來充電嗎?
在環保意識高漲的社會氛圍下,科學家希望將工廠、遊艇或其他大型機具所產生出的廢氣熱能轉製成電能,而最好的試驗方法,就是利用人類皮膚所產生的體溫進行實驗。
包括台灣工研院在內的國內外大型研究機構,都已爭相投入體溫發電的研究領域。但直到今年4月,南韓科學技術學院(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宣稱成功研發出了將人體熱量轉換成電能的全新技術,並且保證這樣的技術可以將電能的產出進行最大化。如果這樣的技術得以大規模普及,現有的電子裝置電池續航力將大大提升。
2014.8.5
工研院是利用超低電壓晶片技術以及多項低電壓低功耗電路模組的高度技術整合的系統單晶片,透過熱電原理(熱能轉換成電能)進行人體體溫發電,另外也運用工研院自主開發的最大功率點追蹤技術(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來提升能源轉換效率。
而KAIST研發出的發電裝置則是由玻璃纖維材料構成,並透過吸收人體和周邊空氣之間的溫度差來轉換電能,而玻璃纖維也比傳統陶瓷和氧化鋁材料更為輕便。
然而,具有高度運算能力的google glass,其用電量似乎仍然不足以利用體溫發電就能支撐他的消耗,這樣的結果意味著我們有了方向,卻還有一段路要走。(陳思帆)
本文經《政大服務創新電子報》授權刊登

arrow
arrow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