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種說法是,若要減少吃到農藥的機率與量,就要吃「當季蔬菜」。
記得多年前還在台北上班的我,連這個名詞代表什麼意思都不知道,還傻傻問朋友,什麼是當季?所有的蔬菜既然可以長大、被採收,不就都是當時那個季節種出來的嗎?不太可能十一月吃的菜,是早在六月份就採收、然後放在冰箱一路冰到十一月才拿出來賣吧。神奇的是,當時在都市工作認識的朋友,也沒有人能提供我正確的答案,甚至跟我所以為的一樣,「當季蔬菜」就是「農夫在那個季節或那個月採收的菜,是指剛採收的新鮮蔬菜」。
回家問爸媽,老媽立刻吐槽我的猜測,沒好氣的回答我說:「每種蔬菜都有屬於它們的生產季節,像是高麗菜產季是在比較涼爽的秋冬、空心菜是春夏……在他們盛產的季節,比較不怕蟲害,相對的就比較少噴農藥。」「但不對吧!我隨時都可以吃到炒高麗菜跟空心菜呀,每次去餐廳或小吃店,全年三百六十五天、菜單永遠不變,怎麼會有季節之分呢?」我完全無法理解植物會挑季節的個性,只要想吃、種下去就會長出來。
透過種菜,我感謝高麗菜、小白菜、菜頭等的教誨,他們透過生命的示範,讓我知道,在不對的季節種下他們,會造成什麼結果。尤其是蟲與人類都愛吃的十字花科蔬菜。在春季,任何十字花科的種子在十二月種下,隔週冒芽出土之後,不論周遭有多麼濃密的雜草掩護,它們始終會被夜盜蟲及紋白蝶媽媽鎖定,通常長了兩片葉子之後就會被啃光而死。
先育苗再種下的高麗菜,也幾乎會被啃到只剩葉子的梗。看到如此不客氣的蟲蟲大軍,我理解了農夫為什麼這麼依賴農藥。農藥不只是消滅了所謂的蟲害(蟲子只知道吃、哪會故意要害人呢),也消滅了沒有收成、無法維持家計的擔憂,只是農藥也會毒害身體,農夫是用自己的命跟消費者的健康換來收入的。
(本文作者/林黛羚)
(摘自/這輩子一定要當一次農夫/自由之丘出版)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