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丟棄的四分之一(下)-轉載自自然生活網 (http://www.i-nature.com.tw)
◎ i-Nature 編輯部
我的祖父母一輩,極少說起從前日據時代或戰爭時期的食物有多匱乏,我的父母也不太說起他們渡過的物資貧缺的童年少年,他們只是身體力行,做到珍惜一針一線,一飯一粥。浪費食物幾乎是件敗德的事,要遭受道德和精神上的懲罰的。以時代的軌跡來看,法國朋友小時候和我是差不多的,兩邊文化都有不准浪費食物的教育傳統。
然而這個道德教育在現代社會中,尤其在開發國家或是物質不匱的社會中,早就蕩然無存了。八○年代的消費經濟當道,鼓勵生產,也鼓勵消費。消費是為了經濟成長,惜物反被視為吝嗇,儉約被認為不懂享受。
不僅如此,越來越工業化的大量製造生產,讓人遠離自然土地生產線,當食物不再是透過人手經過愛心製造出來的,享用者不曾參與中間的艱辛過程,自然沒有珍惜之感。再說,物廉價賤,更沒有理由珍之惜之。反正,再買就有。
過度消費和過度生產,互為裡表。浪費逐漸成為一種常見的社會習慣。
事實上,食品浪費的現象幾乎全球化了。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水源研究機構(SIWI),世界糧食組織(FAO)和國際水資源管理中心(IWMI)合作的一項研究更細膩地指出貧富國家浪費的差異。
這項研究名為〈從田間到餐盤──減少食物鍊中的損失與浪費〉中指出:貧窮國家的浪費多半在抵達消費者之前就損耗掉了,十五%到三十五%浪費在田野種植裡,一○%到十五%浪費在製造運送和保存過程中。富有國家在生產中浪費較少,但是一般人民丟棄的量高很多。以美國為例,三○%生產的食物最後是被丟掉的,其總額高達五百億美金。一位參與研究的專員說,這些食品浪費光是耗損的水資源就像讓水龍頭的水一直流,相當流失了四十兆公升的水,這足以供應五億人口每年的生活用水!
「丟棄食物」所代表的不只是將食物當垃圾而已,還包括生產、製造、運輸、保存時所消耗的能源、水源和人力,所需的農藥、肥料對土地造成的影響,更形成處理垃圾增加所需的能源水源消耗。
浪費食物不再只是一個單純的個人式的道德教育問題,而是經濟、能源、環境、社會的多重耗損,歐盟報告分析,全球氣候異變因素裡,食品的生產製造運輸和保存造成的影響佔二○%,這已經是個全球性人類史的問題了。
英國一份報告也指出,食品浪費不僅僅是個人行為,超市和工業製造商所丟棄的食物更驚人。在機器生產製造過程裡,有三○%到四○%的原料或產品被丟掉,因為不合超市或生產標準而未出售就丟掉的食品每年高達五億噸!
我當然沒有把這些數字和糧食組織報告說給朋友的孩子聽,倒是把天堂餿水桶的故事說了,兩個孩子聽得睜大了眼睛,半信半疑地看著我,又看看盤裡的食物。我也看著他們的眼睛,很堅定地點點頭。不到一分鐘,盤子淨空,孩子被允許離開餐桌,一溜煙跑回自己房間玩去了。
(本文作者:謝忠道)
(摘自:慢食之後:現代飲食的 31 個省思,由時報出版發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