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衛‧斯貝特(David Sibbet)/管理顧問公司The Grove Consultants Intern創辦人兼總裁

 會議室的安排本身就是一種視覺陳述,說明它要如何使與會者投入。很多種讓大家立刻認識彼此的活動都把會議室當做3D的空間展示,這類活動可適用於任何規模的團體,不過大規模的會議特別好用。

 ● 把會議室當做地圖:把桌子拉開,並宣布某一面牆是北方,它對面的牆是南方,另外兩面牆則分別是東和西,然後告訴大家邊界在哪裡。我曾看過有人用這個方法來介紹一個區域,或是一個省份,或甚至一整個國家。首先請與會者站到他們居住的地方,並向住在附近的人自我介紹。接著請大家移到他們工作的地方,並做同樣的事情;再下來則是請他們到想要去度假的地方,這類活動保證能讓每個人都參與。



 ● 用會議室當做心智模型:把會議室想像成一個分成4大區塊的模型,並敘述分割這些區塊的軸線。我曾參加過一場會議,會中邀請到亞特‧克萊納(Art Kleiner)簡報組織裡的「重要人物」,他的研究顯示,組織是依據能否為重要人士創造美好生活來做決策。在一場後續的研討會中,他要求與會者根據他所下的定義,自行站到適當的地方。其中一條軸線是你的組織規模有多大,從一到數千不等,另外一條軸線則是你在組織中擔任「重要人士」的時間,占你整個職業生涯的百分比。而排隊的結果就會形成一個強而有力的圖像,並趨動後續的交換。

 ● 用身體作畫︰我與我的同事艾德訓練中國大陸某個團體提升其團隊績效,它的成員來自各個不同國家。艾德想要讓受訓者明白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工作風格,所以他示範了一項活動,讓與會者能夠跟他們的團隊一起探索。艾德請大家按照他所定義的幾個不同方向排隊,例如首先他要求大家表明自己在一天中最有活力的時刻,是一大清早還是愈晚愈來勁。當每個人都找到自己所屬的隊伍後,就會互相看看其他人排在哪裡,這時會場不斷因為看到某個同事屬於某類人而響起驚嘆聲或是笑聲。接著他又請大家重新排隊,看你在遇到問題時,是喜歡自己先行解決再與別人合作,還是你一開始就會先請教別人。同樣地,在看到別人的屬性後,與會者又再度發出笑聲與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接著艾德又請大家重新組隊,這次是要看你是個喜歡一次只專心做一件事的人,還是喜歡多頭併進,像這樣「用身體作畫」的方式多的不勝枚舉,而且效果都很棒。(本文摘自《畫個圖講得更清楚》,時報 2010年12月17日出版。)

arrow
arrow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