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的辨證論治,《內經》已經制定了比較完整的原則,大的原則就是《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所説: “審其陰陽,以別柔剛,陽病治陰,陰病治陽,定其氣血,各守其鄉,血實宜決之,氣虛宜掣引之。” 幾千年來中醫所追求的,不外是陰陽平衡的和諧狀態。體質食養學也遵循相同的哲學理念,利用食物的性味來調理體質,促進其體內陰陽平衡,回復到正常狀態。上一期我們介紹過可以用 “廿四字口訣” 概括體質食養的基本原則:熱則寒之,寒則熱之,虛則補之,實則瀉之,燥則潤之,濕則燥之。現在,我們以 “調質六法” 對應六種體質類型,提供具體調養之法和方劑,扼要討論如下──

常體者用平補陰陽調質法常體(正常質)是指陰平陽秘,臟腑氣血功能均屬正常的人。他們面色紅潤,精力充沛,胃口好,不怕冷熱,舌質正紅。當然無須藥物治療,故無所謂治法,只有攝生保養之法而已。 但是有幾種情況須注意:

小兒生長髮育時期,新陳代謝旺盛,須加強物質供應,宜用食補之法,食譜當陰陽平衡,不使有偏,以保證其正常發育,並稍用補腎之品可促進其成長髮育,但應適度。如平日可飲用有機黑豆漿,可補腎,保持身體活力充沛。

婦女産後氣血驟虛,雖然是生理性的,也應結合其體質類型兼予強化,並化其瘀血,如飲用玫瑰山楂茶、白背木耳黑豆茶等也有助活血化瘀。 更年期與老年期,此時即使正常體也宜稍服平補腎陰、腎陽之劑,平日可飲用首烏芝麻茶,將有利於延緩衰老,一方面可以推遲老年期的到來,另一方面也可以延緩老年期的進展和預防老年病的發生。理論上雖是如此,但臨床實際所見,人到老年而五臟沒有偏盛偏衰者是極為少見的,即使如此也應稍用補法,促進其新陳代謝,活躍細胞與組織的生機。

熱體者用滋陰清熱潤質法熱體

(燥紅質)者常見顴紅唇赤,手腳心發熱,口乾咽燥,耳鳴耳眩,便秘尿赤,舌紅少苔,脈細數或弦。時或咳嗽少痰,或口乾思飲而飲不解渴,或心悸忡驚,或脅肋作脹,或胃部灼熱。形成燥紅質的主要病理基礎是人體內真陰不足,因此必須以滋陰為首務。陰不足多有內熱,故同時應加用清熱法。長期陰不足,必然成燥,燥者宜潤。故將此治法稱為 “滋陰清熱潤質法” 。

“陰”的範圍包括精、血、津、液。精又可包括血、津、液,故常見陰精並稱。臨床上有 “保津即以保血,養血即可生津” 的治療理論。因此,滋陰、補精、養血、生津、增液都是密切相關的。滋陰清熱潤質法的具體運用,必須注意以下幾個原則:必須共性與個性相結合,宜區分五臟而治。燥紅質是一個整體的體質特徵,有其共性,但就其成因而言,或就其在每個個體上的具體表現而言,則又是各具個性的,絕不會千篇一律的。因此,宜區別五臟六腑之所傷而分治。

肺陰受損為主者:宜滋養肺陰,方如沙參麥冬湯、清燥救肺湯、四陰煎等。藥如有北沙參、麥冬、天冬、玄參、玉竹、百合、雪梨乾等。日常也可飲用蜜棗貝杏雪梨茶等,有助滋陰潤肺。

心陰受損為主者:宜滋養心陰,方如補心丹、炙甘草湯等,藥如地黃、西洋參、麥冬、炙甘草、柏子仁等。日常可飲用具滋心陰功效的椰汁百合飲。脾陰受損為主者:則當補養脾陰,方如參苓白術散、歸芍六君子湯,藥如山藥,炙甘草、大棗等。日常可飲用香草淮山綠豆露,有助養陰健脾。

胃陰受損為主者:方如益胃湯、麥門冬湯,藥如石斛、麥冬、玉竹、生地、烏梅、沙參等。日常可飲用具補氣、養胃陰功效的花旗參石斛麥冬茶。 肝陰受損為主者:方如芍藥甘草湯、杞菊地黃丸、一貫煎等,藥如白芍、生地、阿膠、鱉甲、山茱萸、枸杞子、女貞子、當歸、首烏等。平時可飲用首烏芝麻茶以補肝陰。

腎陰受損為主者:方如六味地黃丸、大補陰丸、知柏八味丸等,藥如生地、熟地、枸杞子、山茱萸、龜版、阿膠、女貞子、旱蓮草等。必須掌握好分寸,注意副作用與禁忌證。病理體質是可以糾正的,但用藥物糾正體質尤應掌握分寸,防止藥物的副作用。滋陰藥常為滋膩多寒體者。

用壯陽祛寒溫質法寒體

(遲冷質)者常見畏寒怕冷,四肢不溫,腰脊酸痛,性慾減退甚或陽痿,夜尿頻頻而清長;耳鳴耳聾,齒搖髮禿,舌淡胖伴有齒印,脈沉細無力,時或大便溏稀,或氣喘乏力,或胃納不佳,或心動過緩,或行動遲呆。形成遲冷質的主要病機基礎是元陽不足,因此應以溫補命門之火(腎陽)為主。

元陽不足可由於稟賦不足,如屬父母年老體衰,晚年得子者,或由於妊娠失養,元氣不充,或由於後天失調,餵養不當,或由於既長之後,房室不節,或由於臟腑諸氣久虛,久虛及腎,漸成寒體。糾正寒體須用溫補法,壯腎中元陽而祛內外之寒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