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作家許昭彥】


金鶯在7日時戰績是19勝13敗,在美聯東區與洋基一樣都只是落後第一的紅襪2場勝差。在一共32場比賽中,大家都已看到金鶯產生了一位攻守大將,他是只有20歲的三壘手馬查多(Manny Machado)。

他在三壘的守備已使人將他與金鶯史上最卓越的三壘手羅賓森(Brooks Robinson)相比,而且他也能打出0.309打擊率、42支安打、0.352上壘率、0.522長打率、5支全壘打與21分打點。馬查多的打擊率、上壘率與打點在金鶯都是排名第3,安打數、長打率與全壘打數則是第2。在攻擊方面可說只有一壘手戴維斯(Chris Davis )與中外野手瓊斯 (Adam Jones )比他更佳,但這兩人都是27歲,他們守備的一壘與中外野也不像馬查多在三壘那麼重要,所以亳無疑問的,馬查多是有可能變成金鶯將來最大的球星。

大家知道金鶯在去年八月將馬查多從2A調上金鶯以鞏固三壘守備,這是金鶯去年能再進入季後賽的一個原因,他也是金鶯能夠贏了關鍵的一場比賽而有資格進入季後賽的功臣,因為他得到了贏球的那1分,金鶯才能贏了那一場重要的比賽,金鶯前次能進入季後賽是1997年。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特約作家許昭彥】


紅雀在25日有全大聯盟最佳31勝16敗戰績,投手防禦率3.09是國聯最佳,得了225分也是國聯第3。紅雀投手能有優越成績,前投手教練鄧肯(Dave Duncan)與現任教練李立奎斯特(Derek Lilliquist) 的功勞大,捕手莫里納(Yadier Molina) 當然也是貢獻很多,不然他怎麼能從2008到2012年五年中每年都得了捕手金手套獎?他是現役所有捕手中有生涯最高44.4%盜壘阻殺成功率的捕手,而且也有最多43次傳球牽制(pickoffs)跑者。不但如此,他在25日打出的0.329打擊率不但是紅雀最高,而且在國聯也是第5,所以他是近代攻守最佳的捕手。此外他在今年的世界經典賽就是波多黎各隊的捕手,這隊也就得了第二名。

紅雀在去年不願花鉅薪續聘大球星普荷斯(Albert Pujols),讓他轉投天使,但願意以5年7500萬美元續聘莫里納可說是做對了,莫里納現在已取代普荷斯變成紅雀最大球星。莫里納不但能制止對方盜壘、守護本壘與接球,他也知道叫投手投什麼球(所謂game-calling)。紅雀前投手教練鄧肯就說沒有人比莫里納更能記住對方打者的打擊習性,他說莫里納能夠記住兩年前紅雀怎麼樣對付一位打者。

現在紅雀投手有好成績,大部分投手就認為都是莫里納的幫助,像23歲的菜鳥投手米勒(Shelby Miller)現在有1.74優越防禦率,他就坦白地說去年在小聯盟的防禦率是4.74,現在的投法就是完全遵從莫里納的配球。紅雀教頭馬西尼(Mike Matheny)也說紅雀投手都是熱愛莫里納,大家與球迷都叫他“Yadi"。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特約作家Dennis/加拿大溫哥華】

比賽來到六局上半,金鶯隊首名打者皮爾斯(Steve Pearce)打出一記左外野方向的強勁飛球,由於勇士隊左外野手迪亞茲(Matt Diaz)一時的誤判情勢,讓原本有可能接殺的這一記飛球,飛過了左外野手,變成了一支二壘安打。這時,下一位上場的打者,則是金鶯隊當天的先發投手陳偉殷。

陳偉殷今天與勇士隊先發投手戴嘉多(Randall Delgado)上演一齣投手大戰。當時比賽呈現僵持的情況,金鶯隊僅僅以1:0領先勇士隊,如果這次陳偉殷的打擊能夠適時的把壘上的隊友送上三壘,那麼金鶯隊很有可能拿下這關鍵的保險分。果不其然,陳偉殷不疾不徐的相中了戴嘉多的一記90英哩的速球,恰到好處的把球「點」到三壘邊線的尷尬地帶。而陳偉殷的這神來一點,成功護送二壘上的隊友到達三壘的得分大門前。這記看似再平常不過的戰術,或許在一般人眼中可說是尋常無比,但是其實已經無形的凸顯出陳偉殷個人球技的全面,至少與美聯投手相比是如此。

棒球經過百年時間的衍化與職業化的推動下,投手與野手已經漸漸分別演變成各個專業的領域。過去貝比.魯斯投手兼陣中主砲的時代,如今早已不復見。雖說,現在在美國和日本職棒的國家聯盟和中央聯盟依舊實行著投手必須上場打擊的規則,但是在現今職業棒球分工精細的趨勢下,投手與強打似乎無法再次劃上等號。

更何況,由於陳偉殷所屬的金鶯隊身處美聯,因此在一般季賽期間,身為投手的他並不需要上場打擊,除非遇上跨聯盟的比賽。一般來說,尤其是長期於美聯成長的投手,除了洋基的沙胖(C.C Sabathia)等投打俱佳的奇才以外,來到國聯主場作客,上場打擊時,難免都顯得綁手綁腳,非常不自在的感覺。也因為如此,當投手上場打擊時,多半會在教練的戰術運用下,選擇用短打來犧牲自我,同時光亮隊友。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特約作家Dennis/加拿大溫哥華】

 

猶記,2011年12月聖誕假期前,紅襪上任才滿月的總管薛靈頓(Ben Cherington)於記者會上宣布,將任命前日職羅德隊名教頭,同時也是ESPN名球評,足智多謀的瓦倫泰(Bobby Valentine)為最新一任的紅襪隊主帥。當時入主紅襪的瓦倫泰,可說是風光一時。其所到之處,就如他的名字一般,都被波士頓媒體與球迷視為「大情人」般捧在手心,並希望他能善用其獨特的個人魅力和治軍方式,帶領紅襪殺出戰況激烈的美聯東區。當時,瓦倫泰與紅襪的關係,有如美國小說「玫瑰戰爭」 (The War of Roses),主角強納森與芭芭拉新婚時般甜蜜,頓時羨煞不少大聯盟球團。

可惜,瓦倫泰來到紅襪後,一切似乎沒有預期般的順利,也如小說裡強納森與芭芭拉的關係般,劇情急轉直下。不但紅襪的戰績沒有一般預料中的出色,而且,瓦倫泰快人快語的個性也得罪了紅襪陣中多位主將。其中鬧上檯面的,莫過於是5月份瓦倫泰於媒體上批評尤基里斯(Kevin Youkilis)的失言風波。由於尤基里斯乃是當時紅襪陣中的老大哥,因此得罪了尤神的瓦倫泰也得不到其他主力球員相挺,為了保住隊上的地位,瓦倫泰只好別無選擇的公開向尤基里斯道歉。這茶壺裡的風暴看似藉由瓦倫泰的道歉到了一個段落,但是沒想到一個月後,力挺瓦倫泰的紅襪高層,竟然先發制人的,把尤基里斯交易至白襪。這麼一來,可是惹毛了紅襪陣中一票「挺尤派」。其中,內野手派卓亞(Dustin Pedroia)和岡薩雷茲(Adrian Gonzalez),都是目前檯面上極力公開反對瓦倫泰的紅襪主力球員。

紅襪內鬨的劇情,如今隨著天氣加溫越演越烈,而唯恐天下不亂的紐約媒體近日竟然向紅襪高層獻策,推薦前紅襪隊長瓦利泰克(Jason Varitek)來接替瓦倫泰的位置。該媒體表示,過去曾為陣中老大哥的瓦利泰克,如果取代瓦倫泰,所帶來的效應,就如當年洋基隊找吉拉迪(Joe Girardi)來擔任洋基主帥般,可一舉整頓現已烏煙瘴氣的紅襪休息室。其實,紐約媒體如果真的「有心」要幫助紅襪,應該推舉前洋基總教練托瑞(Joe Torre)帶領紅襪,畢竟托瑞的執教履歷,相較瓦利泰克,可說是有口皆碑。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特約作家Dennis/加拿大溫哥華】


兄弟象隊守護神庫倫在球迷的加油聲中,順利的解決La New熊隊最後一位打者,就在兄弟球員們興奮的衝入球場之際,爆滿的新莊球場頓時陷入一片黃海,兄弟象再次以下半球季冠軍之姿打入中華職棒的總冠軍賽。相形之下,低著頭緩緩走進休息區內的熊隊球員,與球場中大肆慶祝的象隊球員相比,他們沮喪的神情不禁讓人憐憫。相信這一幕看在熊隊劉老闆眼裡感觸良多,也許他會認為,過去這幾年來為職棒的付出,所得到的回報是否值得?

熟悉中華職棒的球迷們都知道,兄弟象和La New熊兩支球隊的經營方式乃是南轅北轍。老字號的象隊一直以來都是以精兵政策為主軸,不積極的建立二軍、消極的培養新秀、抵制自由球員制度、反對球員工會和不願意設立屬地主義,都是洪老闆所提倡的理念。雖然球迷都知道洪老闆對棒球有無比的熱情,但是他的行動總是讓人摸不著頭緒,只因他的經營手法總是讓人不能苟同。

反觀,以鞋業起家的劉老闆自從投入職棒事業以後,不管是在球員福利,或是產業改革方面,劉老闆都是職棒的先驅,甚至也可以說是典範。相信,就連非熊隊球迷的人都敬佩劉老闆為職棒所做的付出。可惜,La New所得到的回報,至今還是不如以精兵政策為主軸的兄弟。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When free collides with powerful

One of the lessons that Microsoft taught Apple and Google is that ubiquity can be incredibly profitable.

By changing file formats, Microsoft forces every person in an organization to upgrade Word to the current state, because one of the reasons to use Word is that everyone else uses it. This isn't often true for products in the real world--cars and whiskey and apartment buildings inevitably gain variation, whereas software tools are pushed toward a common standard--a new form of monopoly.

The strategy at Microsoft was always to put in power user enhancements, though, so that the power user (the weird one, the one on the edge, the one choosing to care) would hear about the upgrade and insist that everyone else on her team would upgrade as well.

Free, though, turbocharges the movement toward ubiquity at the same time it sabotages the power user. When the 'upgrade' is free, when the new version requires everyone to upgrade and is free as well, that's sort of irresistible. The problem is that free destroys markets even faster than monopoly does, because it's incredibly difficult for competitors without the other income streams to find a reason to compete.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