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罕默德·尤努斯(2006年諾貝爾和平獎獲獎者)如此對社會企業下了定義:「社會企業存在的目的是解決社會及環境問題,同時自負盈虧,100%的利潤用於擴大企業影響力的規模,不作為股利發放給股東。」並於1976年在孟加拉開創「窮人銀行」,發展了「微額貸款」的服務,專門提供給因貧窮而無法獲得傳統銀行貸款的創業者。顛覆了當時所有銀行的經營模式,若將這樣的想法拉至現代,仍然前衛的令人無法想像。

至今,企業該如何在「獲取利潤」和「回饋社會」的天平上取得平衡,仍是企業經營者面臨到最大的挑戰之一;有許多企業在追求100%回饋社會的同時,因為缺少用於研發創新的基金而經營不善、進而倒閉。本文要介紹的是一間極富社會企業精神,並且正蓬勃發展的組織-長者安居協會。
2014618
1990年代中期,一股突如其來的寒流而引致逾百名獨居長者猝死的不幸事件,催生了長者安居協會的創立(1996年,香港)。此協會秉持著社會企業自負盈虧的精神,並以「企業養福利」、以人為本的服務及科技,提昇長者於社區生活的素質,將平安延伸至社會每個角落。

老人照顧貼心服務

其服務包含多國語言翻譯並隨時on call的電話關懷中心、平安手機服務、平安鐘服務等等,除了關懷問候、長短期心理諮商輔導,還有提醒預約復診等等醫療相關服務。由於香港生活步調匆忙,獨居老人問題也日益顯露,越來越多尋求關懷服務的長者讓長者安居協會不斷擴大規模及服務項目。而大部分的員工都是認同該組織的創立宗旨,而加入服務團隊的志工。

企業養福利間的平衡

長者安居協會之所以成功,歸因於其填補了社會福利所無法顧及的範圍,卻又是迫切需要滿足的社會需求;另外,該協會的成立宗旨深受社會認同,故有許多志工加入,發揮其語言或其他專才,一方面滿足了社會對這個企業的期待,另一方面也大大減少了企業在人事方面的開支,產生將服務費用向下壓低的空間,讓更多人得以負擔其服務的費用,產生正向循環。

因此,若有企業願邁向社會企業,不妨先思考社會上未被滿足的需求,再仿照長者安居協會的模式經營,而非一昧追求「利潤100%回饋社會」的前提下就開始提供各種商品或是服務,反而在企業倒閉時讓員工面臨了經濟和生活上的傷害。

arrow
arrow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