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競技選手的比賽心理

 

星期五,論文前三章的檔案今日還沒開市,我便迫不及待的在陋室內上網,觀看臺灣長跑競技網FB上的關於2012国際千葉駅伝的消息,瀏覽著各參賽國的資訊,幻想著有朝一日台灣也能被邀請組隊參賽,腦海的資料庫突然的回憶起Black對我說過的一句話:「人因夢想而偉大,卻因幻想而糗大」,我趕緊關掉網路,現在最重要的還是為了我的畢業證書而夢想,轉一轉痠軟的肩頸,望向牆上那台總是快了十分鐘的老舊時鐘,時間來到中午時分,我居然白日夢了兩個小時,我趕緊打包上筆電,跨上100㏄的機車,下午一點在北體還有直率、敢言又幽默的季力康教授的競技選手比賽心理研討會講座。

 

【嘉哲的真男人日記】-『我在北體跑步的日子第三章-迎向陽明山下的落山風、閃過在跑道上散步的民眾,歡迎來到競技運動員的天堂。』  

 

季力康教授開宗明義的表示,影響運動員的競技表現包括了:生理、技術、戰術、心理、環境,但張叔叔還在用充滿台啤的大腦簡化的去認定運動員表現不好就是個人外務太多所導致,難道叫我去買啤酒不算外務嗎?如果領導者要把一切責任都推的一乾二淨,組織下的成員不是更兵荒馬亂?季力康教授提問在座的聽眾,優秀運動員或是成功的人有什麼樣的心理特質,這段話讓我想起我在吃早餐的時候,隨手在雜誌籃裡挑到一本雜誌,其中訪問了紀政、許淑淨、曾櫟騁、蘇麗文,四位奧運女將的關鍵成功特質(http://www.watchinese.com/article/2012/4659)中提到,「紀政小時候被繼母虐待毒打五年,但這樣的逆境卻練就她堅忍的性格」-看雜誌第123期。但在一片過長的安靜之下,季力康教授自己解開了答案,優秀運動員的心理特徵有高度的承諾感(正向態度與熱誠、自我激勵、求勝慾望與決心)與高度自我控制(不怕失敗,接受批評與指導、保持沉著),而一般選手想贏怕輸,優秀選手則是想贏不怕輸。

 

【嘉哲的真男人日記】-『我在北體跑步的日子第三章-迎向陽明山下的落山風、閃過在跑道上散步的民眾,歡迎來到競技運動員的天堂。』 (1)  

 

運動員心理技能訓練是一種利用心理學的技巧,幫助運動員提升表現及個人成長的訓練過程,讓運動員能在比賽時發揮平時訓練水準並發揮自己潛能,而運動員常會有自我設限的心理狀況,所以在長期的心理訓練下,讓運動員能夠做到Just do your best,然而,並非在訓練中接受心裡技能訓練介入,就認為運動員心理一定有問題,因為心理技能訓練是一種教育取向,是提供運動員在訓練與比賽時的幫助與管道,就如同體能訓練一樣,需有計畫且個人化的安排心理技能訓練之內容,更重要的是要注意教練與運動員的信任與支持,才能有效全方位的改善,而不是像張叔叔生氣就隨便罵兩句趕羚羊,羚羊就真的一定會趕的動。

 

【嘉哲的真男人日記】-『我在北體跑步的日子第三章-迎向陽明山下的落山風、閃過在跑道上散步的民眾,歡迎來到競技運動員的天堂。』 (1)  

 

季力康教授在演講中提到一個很重要的觀點,運動員要注意的應該是與自己做比較的表現目標,而非與其他人做比較,當然,這與我的世界不符的觀念令我著急的舉手提出疑問:「不要與他人做比較?但是張叔叔總是拿我跟別人做比較啊?那我要怎麼不去跟別人比較,只要跟自己比較呢?」季力康教授也表示,這就是成為優秀運動員的困難之處,所以當全時界的人都拿運動員跟別人做比較,那教練就不需要再拿運動員跟別人比較,只不過添加更多不必要的壓力,而運動員也要從事自我覺察訓練,了解自己的生理、心理、技術、戰術的優缺點外,還要了解自我情緒、管理自我能量、增進自我目標的動機,季力康教授特別注重選手必須培養出自我了解與自我察覺能力,才能在高壓力的競技場上發現自己緊張了、生氣了,也為有〝發現自己〞,才能之後使用放鬆技術讓自己回到該有的覺醒水準。季力康教授也提供了一些降低比賽緊張的方法:深呼吸後微笑、享受比賽樂趣、訓練如比賽、發展表現例行動作、注重過程(現在的動作)而非結果,發展賽前級比賽的心裡計畫。

 

【嘉哲的真男人日記】-『我在北體跑步的日子第三章-迎向陽明山下的落山風、閃過在跑道上散步的民眾,歡迎來到競技運動員的天堂。』 (3)  

 

季力康教授又提了一個問題:「如果全運會沒有獎金你會比嗎?」難後突然把臉轉向我,我先嚇了一跳,發現自己被嚇到了,先深呼吸放鬆後微笑的回答:「會」,季力康教授又轉向去問了其它聽眾,得到「不會」的答案後,解釋獎金就是一種外在動機,讓運動員繼續訓練與參加比賽的外在正增強物,但增強刺激(金錢)雖然是最有效的,但後遺症就是,刺激只能增加不能遞減,當刺激遞減了,也就得不到預期的效果(成績)。我覺得不太滿意,因為就算沒有獎金,拿到了全國冠軍,正妹也會對我圍繞,這不是強大外在動機的最佳刺激嗎?季力康教授表示:「你已經把外在動機內化了」,而內化並非等同於內在動機,初步內化是罪惡感,接著是目標的價值性,最後才是榮耀,聽到這我才恍然大悟為什麼日本馬拉松選手如此堅強。接著季力康教授舉了一個有趣的實驗,研究員每天都餵食猴子吃胡蘿蔔,實驗期間有一天餵食猴子吃香蕉,接著又餵食胡蘿蔔,結果猴子拿胡蘿蔔生氣的亂丟。

 

最後的提問時間,我抓了抓頭皮,被季力康教授發現有問題的這一個潛意識動作,我便以他在演講中提到的白熊效應做為發想:「前輩們常會強調訓練是痛苦的,那我們到底要不要這樣不斷的提醒正在訓練的運動員?因為這樣不就是把訓練與痛苦做連結了嗎?訓練就想到痛苦,又如何像老師所說那樣享受訓練與比賽呢?」季力康教授也覺得訓練本身就包含著痛苦,所以要做的是先內化這種訓練中的痛苦,然而季力康教授慢慢地走向我、凝視著對我說:「但你要去分辨,這樣的痛苦,是教練為了自己,還是為了你自己?」

 

看雜誌第123期 http://www.watchinese.com/article/2012/465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動一動 don1d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