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滋宜/全球華人競爭力基金會董事長

 過去台灣一直是生產導向的產業經濟發展,這是我們的優勢,亦是我們今後的致命傷。故在八○年代,我就力促台灣產業從代工製造轉向設計代工和自有品牌,然而許多企業甚至到世界最大單一語言的市場,仍舊以代工製造形態發展,以致今天台商在中國大陸面臨巨大的轉型困境。

 時代不一樣了,我認為生產事業不要再到中國大陸去,而要發展服務業。

 我常說:成功的延長線注定就是失敗(編註:此話是指只想用過去的成功方法面對現在是行不通)。如何才能「不繼續本行,又不脫離本行」的深化核心專長,永續發展下去?我認為必須放棄過去大量代工製造或設計代工的商業模式,將台灣轉型成為世界客製化(少量多樣)的生產基地。

 我以友達光電為例,前年十二月就已申請通過登陸投資七.五代廠。

 不過,中國大陸對面板執照已額滿,友達光電必須藉由參股中國大陸光電廠才能登陸設面板廠,之後又獲得經濟部解除參股限制後,終能順利在中國大陸設廠、量產。不過這種見招拆招,慢半拍的做法,就失去時機與市場競爭力,因為最終中國大陸在面板產業的發展策略是有限度使用外國面板,當他們國產面板廠產能能夠供應所需,就不用外國廠商的產品。

 進一步說,在中國大陸的外國廠商,若沒有中國資本就是外國貨,唯有你的產品是中國沒有的獨有產品,才可能有生存的空間。在這之前,我還特別將相關訊息資料寄給經濟部長參考。

 這個世界已經變成兩極化的世界,現在除非有非常突出的想法與專長才能賺到錢;或者是很有錢的人能用錢來賺錢。我們要學習前者,還是後者?未來企業因高科技的關係,雇用的人會越來越少,政府要創造就業機會有相當的難度。

 台灣社會則會因人民找不到工作,以至SOHO族越來越多。結果貧富差距越來越大,民怨高漲,政府信賴度則越差,人民在沒有更好的選擇下,政權輪替就會越頻繁。

 當前台灣政府面對不景氣,仍是以舊思維來應付:投下巨資進行公共建設,以及擴大內需,企圖提升景氣。但是人民卻感受不到公共建設對景氣有所改善,擴大內需對人民生活的改善,也不會產生實質助益。

 故政府應該思考的是,如何從台灣外部增加收入,換言之,只有從外部全面的增加收入,才是克服不景氣之道。

 我認為,如果能設法使每個家庭每天增加五百到一千元的收入放入口袋中,人民就不會再抱怨,不穩定的情緒與不確定感也會安定下來,對未來產生希望,進而積極地生活,當家家戶戶的生活獲得改善,就會敢於消費,也才敢分期付款買房子,完成人生置產的夢想。(陳啟明整理,本文摘自《邁向世界的競爭力》,商周2011年11月13日出版。


1 (86).JPG DSC00164.JPG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人民 政府 世界 EMBA
    全站熱搜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